1、 理雅各的學生,李提摩太的追隨者,費正清的導師,胡適的摯友。 2、 被遺忘的大師,被忽略的業(yè)績。他將《圣經(jīng)》翻譯成溫州方言 ,將《論語》翻譯成英文,他的譯本是牛津大學最認可的經(jīng)典翻譯,至今已印了三十多版。他建立了浙南地區(qū)最早的西醫(yī)院,溫州第一所高等教育學校。一戰(zhàn)期間,他負責英國青年會華工事務(wù),獲民國政府授予的文虎勛章和雙龍寶星勛章。他受聘為牛津大學漢學教授,翻譯《妙法蓮華經(jīng)》,編纂《中英佛學辭典》。他還是英國庚子賠款退還中國的有力推手。 3、 一段中國晚清史,一位羈旅華夏三十年的英國人,他的行程,始于于溫州里巷,止于牛津中國學研究所。歐洲最著名的漢學家,跨文化交流的先驅(qū)。百年之后,沈迦跨海追尋,開啟這段塵封的歷史。 作者介紹: 沈迦,1969年出生于溫州。杭州大學新聞系畢業(yè),浙江大學文學碩士。曾任《溫州日報》記者、編輯,現(xiàn)居加拿大。出版有《文化人換筆》、《溫州話》、《普通人——甲乙堂收藏札記》《夏承燾致謝玉岑手札箋釋》等多本專著。近年致力于溫州基督教史及蘇慧廉研究,歷經(jīng)數(shù)年,走訪太原、北京、香港、澳門、牛津、劍橋及英倫半島等蘇慧廉生活過的城市,重返歷史現(xiàn)場、尋找歷史后人。遍查英屬哥倫比亞大學(UBC)圖書館、英國國家圖書館、英國國家檔案館、大英博物館、牛津大學圖書館、劍橋大學圖書館、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、香港大學圖書館、臺北胡適紀念館等,在世界各地打撈被中國有意無意遺忘的歷史。 |
蘇慧廉,英國人,傳教士,著名的教育家,歐洲一流的漢學家。他一生最好的時光都在中國度過,他的故事,卻少有人知。在十九世紀晚期至二十世紀初的中國,這三個字與許多歷史大事件、歷史名人關(guān)聯(lián)密切。 二十歲出頭的他,漂洋過海從英國來到中國,他的未婚妻也追隨而來。他的孩子出生在這里,并由此開始了一生與中國的緣分。 他在溫州定居二十余載,設(shè)立禁煙所,修醫(yī)院建學堂。學習溫州方言,編撰便于外國人學習中文的《四千常用漢字學生袖珍字典》,向西方介紹中文典籍。 由于他在教育方面的杰出才能,被聘為山西大學堂的總教習。隨后受聘牛津,成為牛津大學漢學教授。而蘇慧廉之后的繼任者,正是陳寅恪(因二戰(zhàn)未成行)。蘇慧廉的女兒,長大之回到中國,創(chuàng)辦培華女校,這是林徽因的母校。他是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的英方代表,是讓英國庚子賠款最終退還中國的有力推手。 蘇慧廉經(jīng)歷中國最動蕩的時期,而他的歷程,也是那個時代的縮影。理雅各、李提摩太、赫德、嚴復、王國維、蔡元培、吳佩孚、胡適、顧頡剛、費正清,這些我們耳熟能詳?shù)拿?,都與蘇慧廉有著或近或遠的聯(lián)系。 作者沈迦,歷時六年,跨越三大洲,用翔實的史料,為我們還原了蘇慧廉百年前的人生軌跡,也描繪出大時代的波瀾詭譎。日光之下,眾生如蟻。對歷史的追溯,不光是為了這些不能忘卻的紀念,還有對那些逝去的歲月,保持一份尊重。 |